北京爱心人士救助凉山孤儿座谈会作者:未知浏览数:93次
12月5日下午,由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组织的“北京爱心人士救助凉山孤儿座谈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壳牌公司、香港乐施会、北京嘉诚泰和律师事务所、亚洲基金会、北京东珍纳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世界儿童基金会、海洋局、法制日报、民族文化宫、中国世贸网、良友健康与艺术教育中心、诺基亚公司、中国-欧盟项目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北京各行各业的二十多名爱心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救助凉山孤儿的相关事宜。 本次座谈会,先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总干事侯远高老师介绍了为爱心班筹款的进展情况,对在一个月内就建立起一个近百人的捐赠群体表示欣慰,并代表理事会向大家表示感谢!侯老师简要介绍了中心近5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心的性质、使命、理念和方向,着重介绍了爱心班的运作模式和今后加强爱心班管理的想法。 大家在观看了《噩梦初醒的山寨》和《大凉山的孤儿》两部感人视频以后,纷纷表达了对凉山孤儿的深切关注,轮流发言 第一,如何建立社会公信力?目前加入这个捐赠群体的大多数是通过我们中心的志愿者在自己的同事、朋友和同学中宣传的结果。即使通过自己信任的人介绍,也要对这个机构进行一番了解以后才会答应捐款。没有经过动员,直接通过网络宣传就加入进来的不多。这就充分说明对机构的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因此,如何保持和加强捐赠人已经对我们机构取得的初步信任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核心。 第二,资金管理的问题:我们准备用这次大家为这145个孤儿捐的钱,成立一个爱心班基金,设立专门的帐户;从捐赠人中推选几个大家信任的人,成立监事会,监督和审计资金的使用情况。中心每个季度公布一次资金使用情况,每学年公布一次财务专项审计报告,并随时接受监事会和捐赠人的质询。 第三,爱心班管理问题:我们将重新修订《爱心班管理条例》,并在征求捐赠人意见后实施。爱心班管理团队由1名专职项目助理、3名管理员和3名厨师组成。要全面强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监测评估。进一步明确与合作学校之间的关系并签订协议。 第四,如何加强捐赠人与爱心班孩子之间的互动?要逐步建立交流和互动平台。把中心网站的专拦改成分网站,由大学生志愿者与管理人员一起负责维护和更新,及时反映爱心班的各种情况;争取为每个爱心班配备电脑,使孩子们可以通过视频与捐赠人交谈;让孩子们与自己的捐赠人通信,不会写信的可以画画;节假日可以组织“亲子探访活动”,在捐赠人方便的时候亲自来看望自己助养的孩子,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 第五,如何加强儿童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能力建设?现在爱心班最大的问题是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比较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另外,儿童心理辅导工作也需要加强。为此,我们需要强化管理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希望发挥各个捐赠者的专业能力,帮助我们开发儿童心理和能力建设培训教材。 第六,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捐赠者?大家认为作为捐助者不仅要捐钱,还必须去了解自己捐的钱是怎么使用的?效果怎么样?要与接受捐助的机构和个人一起成长,帮助中心提高为儿童服务的专业能力。 第七,如何额外捐助物资?由于凉山路途遥远,且当地交通不便,邮局邮寄物品花费昂贵,建议捐钱在凉山当地由中心代为购买,如果捐赠已经用过的物品,也应该寄到中心,统一发放,不搞差异化。大家建议中心以后可以定期在网站上公布物资需求信息,方便大家有针对性的募集物品。 另外,鉴于还有部分孩子没有找到捐赠人,大家同意在所有孩子都找到“爱心父母”以后,才统一告知他们各自的捐赠人是谁,以确保孩子们的心理不会受到新的伤害。 在座谈会结束之际,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中心理事张海洋教授强调,做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要从可持续性方面做长远打算。而且,凉山儿童的问题那么严重,我们一家公益组织能够做的毕竟有限,应该推动政府开发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使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健康快乐的成长。让爱心之火永远燃烧,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应有贡献。 座谈会现场
|